在我们的五官当中,要数耳朵的健康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了。尤其是大部分的青年人都不在意对耳朵的保护,其实很多人的耳部疾病都是在年轻的时候,甚至幼年时积累出来的,所以保护耳朵对青年人来说尤其重要。为了我们的身心健康,为了我们的家庭幸福,千万不要因为忽略了对听力的保护,让自己成为“三十岁的模样,六十岁的听力”。本文中,笔者将会就国际、国内听力保护现状,听力损失成因,表现及听力保护方法给读者做一些介绍。
听力损失的类型
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及听力检查结果,听力损失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传导性听力损失
病变部位在外耳或中耳或两者,内耳的功能正常,但由于声音传导在抵达内耳之前受到阻碍,对内耳的刺激不够,从而导致听力损失。常见于中耳炎、耳硬化症、耵聍栓塞。
主要特征:使您在日常生活中的正常交流发生困难,使您对声音的敏感性降低,表现为比较细微的声音听不到,如女孩较轻声的话语,风吹树叶的响声等。
2、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外耳、中耳均正常,病变部位在耳蜗或听觉神经系统,听觉器官对声音的感知发 生障碍,从而导致听力损失。
主要特征:使您在日常生活交流较困难 使您的听觉产生重振现象——小声听不见,大声受不了使您的言语可懂度下降,常常听得见但听不清使您产生高频耳鸣。
3、混合性听力损失
同一只耳朵上混合存在传导性听力障碍和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它兼有两者的特点。
主要特征:使您在日常生活交流相当困难 使您对小的声音的敏感性降低,但对大声又感到刺耳使您的言语可懂度下降,常常听得见但听不清。对于混合性听力损失的患者来说,听力损失的程度通常比较严重。
听力损失如何分级
根据国际标准,听力损失程度分为以下几类:
损失程度 |
听阈 |
沟通能力 |
正常听力 |
10-25分贝 |
对正常的声音及语言分辩清楚 |
轻度听力损失 |
26-40分贝 |
对细小的声音难以分辨,如树林风吹声 |
中度听力损失 |
41-55分贝 |
对日常语言有听觉的困难,与人交谈感到模糊不清,开始需要借助助听器的帮助 |
中重度听力损失 |
56-70分贝 |
对于较大的谈话声、汽车声仍感到模糊,助听器帮助较大 |
重度听力损失 |
71-90分贝 |
对于叫喊声音及洪亮的声音,如汽车喇叭声、鼓声才有反应,助听器帮助较大 |
极重度听力损失 |
91分贝以上 |
通常极难感觉声音的存在,需要靠助听器辅助,才能感受声音的震动力。 |
听力状况调查:亚洲国家对听力损失的关注度较低
亚洲是人口最稠密的,也最有可能拥有着人数最多的听力障碍群体。然而,因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健康卫生部门缺乏相关数据,而且听力损失常被看成为一种隐性残疾,所以用数据说明听力障碍问题比较困难。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孩子和青少年人口比例更高,但他们的一般健康情况却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差一些。由于在孩童时期的耳部感染而产生的听力损害在听力障碍群体中最普遍,同时也最能影响听力损害总体的统计数据。
在1995年,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在东南亚有超过二千五百万人有听力残疾。在泰国,有数据指出大约13.5%的人口存在听力损失。
在中国,一项全面的调查显示有3.3%的人口存在听力损失。然而,在中国的儿童中,耳部疾病的流行带来了相对较高的听力损失发病率。
在许多地域较小的发展中国家,像马来西亚、印度、巴基斯坦和沙特阿拉伯,对听力损失的关注度和对相关知识的普及率比较低。印度、泰国和巴基斯坦的调查指出儿童产生听觉损失的情况在乡村更为普遍,因为那里一些较危险的传染病也比较流行。在中国、巴基斯坦和沙特阿拉伯,一些听觉损失可能是由于近亲结婚带来的的遗传基因上的缺陷所引起的。
听力状况调查:中国青年听力障碍者
听觉损失在中国城市中的儿童和青年中比较普遍。其中很少数人知道他们存在听力问题,而这可能影响他们的言语发育,进而会使他们与社会隔离并产生严重的孤独感。
通过对济南的442个学校中年龄为6-19岁的学生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他们其中有10%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
由于研究人员在进行该研究时将听力损失的界限定在35分贝以上,所以听力损失的真实发病率很可能会更高。更普遍的界定也就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所使用的界限为25分贝,这比研究中使用的界限要低。
在中国的这项研究中,有听力损失的儿童和青年中大约90%的人存在4-8kHz的高频听力损失。
在大部份接受调查的存在听力下降的青少年中,没有人认识到自己有听力损失也从未重视过这个问题。在那些有听力问题的孩子中,只有18%的孩子或他们的父母知道这件事。
引起青年人听力损伤的原因有很多,下面总结的几点,特别是在青年人当中是很容易发生的。
1、娱乐场所的环境噪声。
青年人热衷于种种流行时尚,去迪厅蹦迪、到KTV飙歌、在嘈杂的游艺厅打游戏……殊不知,当他们沉浸在庞大的噪音中乐此不疲时,却不知其中隐藏着巨大的危害,长时间受到高强度声音的影响特别容易导致听觉衰弱,产生耳疲劳,甚至出现失聪。专家提示,娱乐的目的是放松,在噪音里却只能更加疲劳。别在这种强噪声的环境中呆的太长,隔半个小时就应该到外面透透气,缓解一下耳朵的压力。
2、耳塞式电子产品产生的噪声。
当随身听、CD、MP3、MP4等高科技数码产品越来越默契地融入我们生活,最能“玩转”它们的自然是追求时尚和个性的青年人 |